当前已是“六九”节气,气温将全面回升,全市小麦返青在即,田间管理进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防控病虫草害、打牢夏粮丰收基础的关键时期。结合近期田间苗情调查情况,市农业农村局提醒广大农户重抓5项小麦田管措施,搭建起丰产稳产架子。
一是因壤灌水,补足水分。对当前表层土壤(3~5cm)墒情不足的小麦田块,要想方设法及时灌水改善墒情,以满足返青生长之需。灌水时间上坚持“冷尾暖头”,选择日均气温3℃以上、“夜冻日消”的晴天灌水,以上午日出后灌水为最佳,切忌在寒潮低温期间灌水;灌水量上以浇透表层土壤为宜,最好能在当天傍晚渗完或排空,以避免白天田面大量积水、夜间大量结冰伤苗;灌水方式上可喷灌和沟灌,但一定要避免大水漫灌,严防遭受渍害。
二是因苗管理,分类促控。对晚播弱苗及茎蘖数不足未施促蘖肥的田块,要趁灌溉或降雨及时追肥,每亩追施尿素7.5-10公斤;对茎蘖数偏多、旺长田块,可在气温回升后,在晴天时进行机械镇压控旺,也可喷施化控剂进行控旺;对茎蘖数足、长势正常壮苗田块,不必施肥。
三是查看冻害,及早补救。这次低温寒潮后,要及时查看麦苗是否发生冻害,有冻害的可喷施适量速效氮肥和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等叶面肥来促进麦苗恢复生长。
四是适时化控,除草治病。气温回升后,最易出现“草欺苗”,对杂草较多田块或播后未进行化除的田块,在气温稳定回升至5~8℃以上时,要针对杂草种类选择适用药剂及时开展田间化除。同时,加强病虫监测调查,注意同步做好纹枯病、麦蜘蛛等病虫害防治。
五是清沟理墒,防渍防旱。“麦田一套沟,从种喊到收”。特别是在灌水前,一定要提前清理疏通“三沟”,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切实防止渍害旱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