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2025年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意见
发布时间:2025-04-30 16:46   字体:【 】   来源:局属单位

       一、明确壮秧标准

       机插秧块,不仅要符合高质量机插作业的要求,而且要满足高产形成的农艺要求。机插壮秧根数多、根量大、大田发根又快且又多,有利于早发争足穗、壮秆促大穗,实现种、肥、水、药的高效利用。机插壮秧标准:除了要求“秧苗整齐、叶绿叶挺叶鞘短、无黄叶、基部粗扁有弹性、无病虫害,根系盘结牢固、提起不散”之外,机插中小苗要求秧龄15~25天、叶龄2.5~4.5叶、苗高12~17cm、单株白根数10条以上,机插大苗要求秧龄30~40天、叶龄5.0~5.5叶、单株白根数13条以上、单株带蘖率10%以上。

       二、精细制作秧板

       1、备足秧池。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运秧方便、灌排条件较好的田块,秧池面积与大田面积之比: 常规粳稻为1:60~80杂交籼稻为1: 80~100,提前耕翻晒垡碎土,并适当培肥。提倡利用空闲的晒场、硬质路面等场地并配套喷灌设施作秧池,提高资源利用率。

       2、精做秧板。播前7~14天灌水整地,清理残茬,平整田面,沉实备用。播前3~5天制作秧板,要求板面达到“实”(沉实不陷脚)、“平”(高低落差不超过2~3cm)、“光”(无残茬杂物)、“直”(沟边垂直)。一般畦宽1.4m,畦沟宽30cm、沟深20cm左右,四周沟深50cm左右,内外沟配套,能灌能排。

       3、配置营养土或基质。选择细、松、肥、无草籽的熟土,经晒干、过筛(5目筛或Φ4mm左右),常规粳稻每亩大田备土120~160 kg,杂交籼稻每亩大田备土100~120 kg。播前3天至当天按照产品说明书均匀拌入专用壮秧剂制成底土。也可以采用专用育秧基质(秸秆基质块、基质棉等新产品)替代营养土。

       三、提高播种质量

       1、做好种子处理。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多抗品种,播前晒种2~3天。选用当地植保部门推荐药剂,严格按照标签说明进行药剂包衣或拌种。晾干至种谷不沾手时播种。

       2、坚持适期播种。根据灌水泡田时间、适宜秧龄、当地最佳抽穗期倒推适宜播种期。常规粳稻一般以5月下旬或6月初为宜,杂交籼稻一般以5月中旬为宜。集中育供秧基地应根据服务面积、服务能力等因素,确定分批播种,每批播期间隔2~3天为宜。

       3、机械精量播种。常规稻每亩大田适宜用种量为3.5~4.0kg每亩栽插30~40盘秧苗),杂交稻每亩大田适宜用种量1.3~1.5 kg(每亩栽插25~30盘秧苗)。采用育秧流水线播种、自走式播种机播种、或印刷播种机播种(每盘播种量在45g以下必须使用),秧盘内底土厚度在2.0cm左右,盖籽素土厚度在0.5 mm左右且无露籽。

       4、叠盘暗化催芽。流水线播种作业结束后,叠盘于室内暗化出苗,每叠20~25盘为宜,顶部放一只有土、无种盘封顶。叠好后用黑色农膜封盖盘堆、保温保湿不见光,以保证盘间温湿度相对一致,确保齐苗。当80%芽苗露出盘面1.0~1.5cm时暗化结束,即可摆盘入秧池绿化,覆盖无纺布后上跑马水湿润盘土。

       四、加强秧田期管理

       1、控水旱管。覆盖无纺布至秧苗3叶期保持盘面湿润不发白,缺水补水。揭去无纺布后保持平沟水,盘土含水含气,以利秧苗盘根。高温天气灌水,做到前水不接后水。移栽前3~4天,灌半沟水蹲苗,以增强秧苗抗逆能力。提倡采用微喷灌装置,精准管水旱育。

       2、精细施肥。采用正常的播种量(常规粳稻≥100g/盘,杂交籼稻≥50g/盘)培育机插中小苗时,秧田期内一般不施肥;采用超低的播种量(常规粳稻70~80g/盘,杂交籼稻35~45g/盘)培育30天以上秧龄的机插大苗时,铺盘前每100盘的畦面面积均匀撒施硫酸铵1.2 kg和粉末化磷酸二铵0.5 kg,1叶1心期傍晚每100盘秧苗撒施或浇施尿素2g,移栽前2~3天傍晚送嫁肥每每100盘秧苗撒施或浇施尿素3g左右,追施尿素都在建立薄水层之后。

       3、精准化控。当培育秧龄达30天、35天、40天的机插大苗时,在揭去无纺布以后(3叶期)每100盘秧苗分别使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6克、8克、10 g兑水喷雾,以控制苗高、增加秧苗粗度、增强根系盘结力。

       4、综合防控。根据植保部门发布的信息,重点防治好灰飞虱、稻蓟马、叶瘟、恶苗病等病虫害,以减少危害。强调移栽前1~3 天必喷“送嫁药”,提倡添加磷锌液肥、高抗植伤的生物刺激素,带药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