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水稻病虫发生情况与防治意见
发布时间:2022-07-27 09:10   字体:【 】   来源:局属单位

当前水稻病虫发生情况与防治意见

 

市植保植检站

 

当前我市水稻处于分蘖期至拔节期,也是水稻主要病虫害进入发生危害与防控的关键时期。7月22日,市植保站召开了当前水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根据会商结果,提出当前水稻病虫防治技术意见如下。

一、当前水稻病虫发生情况

1、稻飞虱:目前田间主要以白背飞虱为主,虫量高于去年同期,褐飞虱还未查见。白背飞虱迁入期正常,截止7月21日,洪泽区灯下未诱到成虫,淮安区单灯累计诱到成虫81头,低于去年同期;近期大田普查全市白背飞虱平均百穴虫量62.31头,去年同期为23.1头。其中,金湖县平均百穴虫量340头、清江浦区48.7头、洪泽区28.2头,均高于去年同期。褐飞虱目前灯下、田间均未查见。白背飞虱、褐飞虱为迁飞性害虫,发生轻重主要决定于今后南方迁入虫量的多少。

2、稻纵卷叶螟:今年四(2)代迁入迟、迁入量少,为轻发生。目前全市灯诱、性诱监测均未查见成虫迁入,市站监测点系统赶蛾7月13日田间始见成虫。全市7月18日-21日大田普查,见蛾田块7.5%,见蛾田块蛾量在10-20头/亩,四(2)代发生程度为历年来同期最轻一年。预计五(3)代稻纵卷叶螟为偏轻发生。

3、二化螟:二化螟在我市主要危害早栽早插的杂交稻田。据盱眙县对丘陵区域的早栽早插杂交稻田调查,一代二化螟中等发生,危害程度重于去年。一代平均枯鞘率为3.7%,最高70%;穴枯心率平均为0.2%,最高1.5%;一代每亩残留虫量155.7头(幅度0-9700头),高于去年(去年为32.1头/亩)。金湖县调查,一代每亩残留虫量为49.1头,一代危害枯心率为0.1%,轻于去年同期。据发育进度剥查,预计二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在8月10日-15日,全市大面积为轻发生,靠近村庄及旱谷种植区、丘陵区域的水稻田块将可达中等发生程度。

4、纹枯病:发病期迟于去年,发病率轻于去年同期,当前大面积为零星发生。金湖县6月27日查见发病,较去年迟3天。全市7月18日-21日普查,平均病穴率为2.07%、病株率为0.33%,轻于去年同期。清江浦区调查,个别早栽的田块,病穴率达70%以上。目前该病害即将进入普遍发病期。纹枯病是我市水稻上常发、普发病害,田间残留菌源量大,加之高产栽培措施有利于该病发生,随着水稻群体增大和今后高温高湿气候的形成,病害将快速扩展危害,预计今年水稻纹枯病发病高峰期在8月上中旬,发生程度为中等至偏重发生。

5、叶稻瘟:目前叶稻瘟零星发生,发生程度轻于近三年同期。近期多阴雨的气候有利于叶稻瘟的发生。

6、细菌性病害: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主要集中在老病区发生,预计今年老病区将呈中等至偏重流行趋势。盱眙县6月28日在老病区的春茬杂交稻上查见,迟于去年,早于常年。发病时间是近5年来最早的一年。淮阴区、涟水县老病区麦茬杂交稻田7月18日以来陆续发病,发病期与去年相近,目前发病面积小于去年同期。白叶枯病目前还未查见。预计老病区该两个病害在8月中下旬进入发病高峰期。

二、防治技术意见

当前我市水稻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发生情况复杂,正是“统筹兼顾、治前控后”的关键时期。各地要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强化监测预报,加强分类指导,科学精准防治,降低农药用量。

1、防治策略:坚持“治前控后压基数,分类防治减药量”的防治策略。

2、防治对象:主治纹枯病、稻飞虱、一代二化螟重发区域的二代二化螟;主防和应急防治老病区杂交籼稻细菌性病害,对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一经发现,立即全田用药控制;查治叶稻瘟。

3、防治适期:7月底至8月上旬,全市水稻普防一次(在此适期内,因各地不同主治对象发生情况,适当提早或推迟)。各县(区)要根据当地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强化分类指导,制定具体用药适期及方案。

4、防治配方:要大力推广使用高效、长效、低毒、低用量的药剂及配方,积极推广省联合推荐的绿色防控产品,具体药种由各县区植保部门制定。

5、注意事项:高温季节要做好安全用药工作,施药时要做好安全防护,提倡在早晚用药,避开中午高温时段,严防发生中暑和农药中毒;要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清除工作,减少面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