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门诊
2025年秋播小麦种子药剂处理技术意见
时间:2025-10-13  来源:淮安市农业农村局

小麦种子药剂处理是控害减损、精准用药、提质增产的重要措施,可显著降低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蚜虫、地下害虫等病虫发生基数,减轻小麦生长期病虫防控压力,促进小麦冬前齐苗、壮苗,为小麦生产提质增效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秋播在即,为进一步提高全市秋播小麦种子药剂处理质量、效果和覆盖率,打牢来年夏粮丰产丰收基础,现提出2025年秋播小麦种子药剂处理技术意见。

一、策略与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立足“抓早治小、关口前移”,实施“分区治理、分类指导”的防控策略,确保小麦茎基腐病、黑穗病、全蚀病、根腐病等病害发生区以及纹枯病和地下害虫、蚜虫重发区全覆盖,旱茬麦区、小麦制种田杜绝“白籽下地”,力争全市种子处理覆盖率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

二、关键技术措施

一是明确防控对象。要根据当地小麦种(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的发生特点,明确防控对象。我市旱茬麦区,以地下害虫、蚜虫、纹枯病、茎基腐病等为种子药剂处理防控对象,兼顾根腐病、全蚀病等病害。

二是科学选择药剂。对纹枯病,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呋酰胺、氟唑菌酰胺·肟菌酯、烯肟·苯·噻虫、戊唑·吡虫啉等;对小麦茎基腐病,可选用三氟吡啶胺、咯菌腈、吡醚·咯·噻虫、吡唑酯·丙硫·噻虫嗪、唑醚·灭菌唑等,也可示范应用氰烯菌酯·戊唑醇、种菌唑等药剂;对黑穗病,可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苯醚·咯菌腈、唑醚·灭菌唑等;对全蚀病,可选用苯醚·咯·噻虫、苯醚甲环唑、硅噻菌胺等;对地下害虫及蚜虫,可选用噻虫嗪、吡虫啉、噻虫胺等;对多种病虫混合发生田块,可选用戊唑·吡虫啉、苯醚·咯·噻虫、烯肟·苯·噻虫等,实现“一拌多防”的效果。拌种时可添加芸苔素内酯、氨基寡糖素、二氢卟吩铁、免疫激活蛋白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免疫诱抗剂,提高小麦出苗率和抗逆性。

三是提高包衣质量。要选择使用已在小麦上登记的种子处理剂,根据药剂标签推荐的剂量及方法,规范开展种子药剂处理;要大力推广专用器械包衣(拌种),进行快速、均匀地种子处理,充分阴干后进行播种;要先拌杀虫剂,闷种晾干后再拌杀菌剂,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后再拌粉剂,提高种子药剂处理质量;要现包(拌)现用,当日播完。严禁超剂量、超范围使用种衣剂(拌种剂),迟播麦田种子药剂处理要注意低温条件下安全用药,防止药害事件发生,确保用药安全和作物安全。

三、工作保障与要求

一要强化责任落实。坚决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负责”工作机制,充分认识秋播种子药剂处理是预防和控制小麦病虫的第一道关口,是全年粮食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高标准高质量抓好秋播种子药剂处理工作,切实提高种子药剂处理覆盖率。

二要强化宣传发动。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平台以及横幅、明白纸,多渠道宣传秋播种子药剂处理的作用和意义。及时发布秋播小麦种子处理技术意见,动员生产者落实关键技术措施。联合相关种衣剂生产企业及时开展线上线下种子药剂处理技术培训,要充分发动种粮大户、合作社,辐射带动小农户开展秋播种子药剂处理和病虫防控积极性,切实提升种子药剂处理的覆盖面。

三要强化服务指导。秋播在即,秋播小麦种子药剂处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地要组织精干力量深入一线,突出把好选药、配药、施药关,指导种业公司、植保服务公司、家庭农场、规模种植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学开展小麦种子药剂处理,组织农资门店、专业化服务组织、规模种植户等统一为小散户集中开展代拌服务,突出关注往年纹枯病、茎基腐病重发田块,做好上门指导、精准服务。切实加强秋季农药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种子处理剂等违法行为,加强对已包衣种子的质量抽检,维护农民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