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穗期病虫防治,守护秋粮安全成熟
淮安市植保植检站
(2025年9月4日)
当前,我市水稻大面积已进入抽穗灌浆期,正是穗稻瘟、稻纵卷叶螟等穗期重大病虫防控的关键时期。未来10天左右的气象条件利于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发生,在部分迟熟感病品种上重发风险大;另外,六(4)代稻纵卷叶螟在部分地区迟熟品种上有呈偏重发生态势,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各地务必要重视水稻穗期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打赢防治总体战,保障秋粮安全成熟。
一、重视防控工作极端重要性。据气象部门预报,9月上旬我市大部地区多雨雾及小中至暴雨天气,且9月中旬持续多阴雨天气,降水较常年明显偏多,与粳稻种植区及我市迟熟品种、直播稻破口抽穗期较为吻合,稻瘟病、稻曲病流行风险大;同时,8月中下旬稻纵卷叶螟在局部田块现明显蛾卵高峰,田间虫卵量大,局部超防治指标。随着成虫陆续产卵孵化,田间初孵幼虫量还将进一步上升,对正值破口抽穗及迟熟品种水稻功能叶构成威胁;连阴雨及雷雨大风气候对细菌性条斑病扩展流行也十分有利;另外,稻飞虱发生不平衡性大,局部田块虫口密度高,存在潜在威胁。当前水稻已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时期,一旦疏于防治,危害损失巨大。各地要高度重视, 按照“政府主导、属地负责”原则,杜绝侥幸心理,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压实防控责任,全面部署、积极响应、坚决打赢水稻穗期重大病虫防控总体战。
二、狠抓各项防控措施落实。穗稻瘟、稻纵卷叶螟等病虫防治时效性强、窗口期短、防治要求高、受气候条件影响大,且穗稻瘟一旦流行,基本没有补救措施。各地要坚持“立足预防、统筹兼顾、分类指导、总体防治 ”策略,一要加强监测预警,用好智能监测设备,做到系统监测与面上普查相结合,科学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二要加强科学防治,把准防控的关键时期,打好以穗颈瘟、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发病区域)、稻飞虱为主的病虫防治总体战,确保重大病虫防治一次性全覆盖。对穗稻瘟病流行风险大、“两迁”害虫残留虫量高的地区,齐穗期再以穗稻瘟为主开展总体防治,保稻穗保功能叶,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危害损失。水稻生长后期,要重点关注褐飞虱发生情况,实行达标查治。三要加强防控技术创新,根据病虫发生及水稻生育期差异大特点,各地要因地制宜,科学制定防治方案。预防穗稻瘟可选用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春雷霉素等单剂或复配剂;预防稻曲病可选用嘧菌酯、井冈霉素等单剂或复配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选用茚虫威、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等单剂或复配剂;防治纹枯病可选用噻呋酰胺、嘧菌酯等单剂或复配剂。对多种病虫混发区域,要统筹做好防控安排,实现一喷多防、一喷多效。四要充分利用好中央、省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和重大病虫防控资金,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导向作用。
三、切实加强服务指导。各地要把穗稻瘟病等水稻穗期病虫防控作为当下农业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时向当地党委、 政府汇报病虫发生情况,切实加大组织发动和服务指导力度。加强与气象等部门协作,科学研判,及时发布病虫情报,精准指导防治。及时将病虫信息和防控技术要求发布到各类媒体、发放到农药经销门店、宣传指导到种植主体;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和技术力量薄弱区挂钩服务、分类指导防治。加快推进“一喷多促”政策落实,抢抓“一喷多促”作业窗口期,加快工作进度,落实落细“一喷多促”措施,确保在作业窗口期完成喷施作业,力争于9月20日前完成。指导农户严格按照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杀菌剂等使用说明混合,确保混配后所有组分混合均匀、性质稳定,避免产生药害。高温季节要注意安全用药,认真落实作业防护措施,避免中毒中暑,喷施时应避开高温时段,避免产生药害、肥害,作业结束后应及时回收处置农药、肥料等包装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