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门诊
2025年小麦赤霉病等穗期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技术意见
时间:2025-04-14  来源:局属单位

据4月11日召开的全市植保植检系统小麦穗期重大病虫发生形势会商会分析,预计今年我市小麦穗期以赤霉病为主的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局部区域为重发趋势。各地要强化监测预警、优化防控技术,加强宣传发动,全面打好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穗期病虫防控攻坚战,全力保障小麦丰产丰收和质量安全。

一、病虫发生趋势分析

1、赤霉病:预计赤霉病为偏重流行趋势。其中,春性小麦品种为主的区域,赤霉病为中等流行趋势,弱春性和半冬性品种为主的区域,赤霉病为偏重流行、局部重发流行趋势。主要预报依据:一是菌源充足。据全市4月9-10日普查230块田,稻桩子囊壳田块查见率为52.5%,枝带菌率0~0.92%,平均0.52%,田间菌源满足大流行条件。二是小麦苗情复杂。今年全市小麦生育进程较去年略迟1-2天,小麦品种众多,中感及高感赤霉病品种占比仍达70%以上。部分田块播量多、群体大、长势旺、田间郁闭,迟播田块面积较大、生育进程推迟,地区间、田块间抽穗扬花期拉长,预计今年全市大面积小麦抽穗扬花在4月20日-4月30日之间,迟播田块生育进程同比推迟。这些条件均十分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三是不利天气条件影响大。据市气象部门预测,预计4月中下旬出现三次降水过程:4月11-12日,21-22日, 27-30日。5月上中旬遇阴雨、雾霾等高温高湿天气概率大,上述降雨过程及气候因素与我市大面积小麦抽穗扬花期高度吻合,气候条件有利于赤霉病重发流行。

2、白粉病:预计全市白粉病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据各地系统监测,今年白粉病查见迟、病情发展慢,目前全市仅零星发生。

3、蚜虫:预计蚜虫为中等偏重发生。主要预报依据:一是蚜虫基数偏高。据近期普查,全市平均百株蚜量为82.36头(去年为9.31头),最高为1600头(去年为810头),平均有蚜株率为21.06%,去年为2.22%。目前百株蚜量高于去年。二是气候条件有利。据气象部门预报,4月全市气温偏高0~1℃,有利于穗期蚜虫的繁殖和危害;小麦蚜虫繁殖能力极强,条件适宜短时间内就可严重发生。

二、防治技术意见

各县(区)要从虫口夺粮、保障粮食安全的高度出发,提高政治站位,在监测预警、科学防控、服务指导和统防统治上下功夫,全力打好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穗期重大病虫防控总体战。

一是强化监测预警,提升测报准确率。要加大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等重大病虫监测调查力度,加密调查频次、扩大调查范围,准确掌握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田块病虫发生发展动态。要加强与栽培、气象等部门沟通协作,做好小麦生育期的监测调查,明确不同区域、不同田块、不同品种的小麦生育进程和抽穗扬花时期;要准确掌握小麦抽穗扬花期天气变化,根据天气趋势及时修正赤霉病中短期预报;要及时做好小麦穗期病虫发生与防治信息发布和汇报工作,严格执行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发生防治信息周报制、突发灾情实时报送制和信息网络汇报制,及时将病虫发生与防治情况上报至相关部门,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是优化防控技术,提高防控效果。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统筹兼顾、总体防治”的防控策略,做到“见花打药、扬花一块、防治一块”,确保“扬花初期第一次防治”全覆盖,小麦扬花灌浆期有阴雨高湿天气,在第一次药后5-7天要及时开展第二次防治,对感病品种、生育期不整齐的田块,要确保两次防治不动摇。若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可选择抢在雨前或雨隙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要及时补治。防治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病害,第一次用药首选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氰烯菌酯、叶菌唑等与戊唑醇复配的药剂配方,第二次用药轮换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配方;防治蚜虫可选用吡虫啉、吡蚜酮、啶虫脒、联苯·噻虫胺、噻虫·高氯氟等药剂。在防病虫的同时,可加适量的小麦增产调节剂或叶面肥,达到“一喷三防”,一功多效的目的。要用足药量和水量,确保防治效果,喷杆喷雾机亩用水量20-30kg,机动弥雾、静电喷雾亩用水量15-20kg,高效植保无人机亩用水量不低于1.5kg。小麦穗期要慎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刺激毒素产生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白粉病、蚜虫发生早、发生重的田块要在赤霉病防控前单独开展一次防治,一般发生田块结合赤霉病一并防治。要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通过项目资金和物资,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发挥其高效应急防治作用,保证多种形式的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稳定在60%以上。要加强对统防统治服务工作指导,严防药剂飘移污染到附近的水域和鱼塘。

三是加强宣传指导,提高技术到位率。要及时发布赤霉病等穗期重大病虫发生动态与防治技术意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微信短信、抖音、横幅墙报、报纸明白纸、宣传车等形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发动,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防控的关键时期,要结合“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组织广大技术人员下基层、踏田头、入农户,深入病虫重发区、技术力量薄弱区和苗情复杂区,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指导,确保种植户能抓住适期、选对药种、科学防治。要强化防效跟踪调查,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防治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大面积病虫防控工作平衡开展。

四是做好物资保障,确保高效药剂供应。各地要积极争取防控资金,努力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防灾减灾资金,尤其要用足用好中央“一喷三防”资金,及时开展赤霉病防控物资采购和作业补贴,对采购药剂及时进行抽检,确保药剂质量,并将防控物资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要将政府采购发放用于今年赤霉病防治的药剂使用技术指导到户,确保第一次防治全面应用高效药剂,常规药剂用在第二次防治。要强化物资保障,做好农资余缺调剂,保证防控时期有药用、有好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