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下旬以来,我市气温逐步回升,虽3月上旬有短暂降温过程,但小麦生育进程总体加快。去年12月至2月下旬全市未出现有效降水过程,田间湿度较低,利于蚜虫、麦蜘蛛等病虫发生。下一阶段,我市气温回升、降雨增多,小麦群体快速增大,有利于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生危害。预计纹枯病中等、白粉病中等、茎基腐病偏轻、蚜虫中等至偏重发生。为此,各县区要高度重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指导农户科学开展防治,为夏粮丰收打好基础。
一、发生情况
全市近期普查268块田,稻茬麦田和旱茬麦田纹枯病病田率分别为10.7%、7.3%,平均病株率分别为0.84%、0.33%,个别田块达15%,白粉病和茎基腐病均是零星查见。虽然近期小麦纹枯病、白粉病查见率偏低,但随着气温回升,病害将进入扩展期,发病率将快速增加。
另外,部分田块小麦蚜虫和红蜘蛛明显上升。据近期全市普查,蚜株率平均在1%左右,高的田块达5%以上,百株蚜量平均为5头左右,高的达20头;麦蜘蛛平均每尺单行虫量6.9头,高于上年同期(4.0头)。
二、防治意见
一是强化监测预警。根据测报规范要求,认真做好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工作,加大对群体密度大、见病虫早的田块调查,准确掌握病虫情发生发展动态;对重发区域进行持续监测调查,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为正确开展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加强宣传,分类指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结合举办技术交流、发放明白纸、开展田间课堂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小麦纹枯病等病虫害的危害性和防控的必要性;关键时期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手把手”技术指导服务,确保防控技术措施精准落实到田,切实提高技术到位率和防治效果。
三是科学组织防治。掌握在小麦分蘖未期至拔节初期(在2月底到3月上中旬),对纹枯病病株率达5-10%的田块及时开展药剂防治,同时兼顾白粉病防治;要选对药种,可选用井冈霉素+戊唑醇(或丙硫菌唑、或嘧菌酯等)及其复配剂;对蚜虫早发重发田块要结合查治,对部分麦蜘蛛虫量高的田块,可加阿维菌素、哒螨酮等药剂一并防治。选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高效自主飞行植保无人飞机施药,喷杆喷雾机亩用水量20~30公斤,机动弥雾、静电喷雾亩用水量15~20公斤,高效植保无人机亩用水量不低于1.5公斤,于早晨露水未干时或傍晚对准麦苗基部施药。规模种植大户结合春季田间除草,扩大统防统治面积。对重发田块,第一次防治结束后,隔7-10天进行第二次防治。此外,要关注田间墒情,及时清沟理墒,降低田间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