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门诊
葡萄果实膨大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时间:2024-06-07  来源:局属单位

目前,我市葡萄处于果实膨大期,植株生长旺盛,易徒长郁闭,设施内高温高湿,病虫发生概率增加,这个时期既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白腐病、蓟马、蚧壳虫、绿盲蝽、红蜘蛛等多种病虫害的加重和预防控制的重要时期。各葡萄种植单位需及时关注葡萄病虫害发生动态,葡萄膨大期果穗尚未完全抱紧,药剂有足够空隙覆盖果粒表面,因此要抓住套袋前的关键时期,开展绿色防控,科学用药和精准用药,控制和减少频繁用药,确保葡萄果品质量安全。

一、加强农业物理防控

1、农业防治。加强肥水管理,调控好设施棚室内温湿度,营养生长过旺容易造成果园郁闭,后期避免重施氮肥,保持果园通风透光。合理疏果,建立标准果穗密度,使果粒之间松紧适度。及时修剪病叶病枝并带出园外处理,保持园内清洁。

2、物理防治。可以在果园悬挂绿盲蝽、实蝇类害虫等诱杀产品,也可使用集灯诱、性诱和色板诱杀于一体的“昆虫信息素光源诱捕器”,每个大棚放置 1套于出入口,在压低虫量基数的同时监测虫量消长情况,如出现虫量激增则进行应急防治。根据果园害虫发生情况谨慎使用色板,悬挂色板后要关注诱杀昆虫种类,如靶标害虫虫量不高则停止使用,以免误伤天敌。

二、科学开展化学防治

葡萄果实膨大期是各种病虫害发生危害的高峰期,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栽培类型病虫发生特点,做到科学选药、安全用药、减量用药、对症防治。严格按照药剂标签推荐剂量和安全间隔期用药,套袋前避免使用乳油、粉剂等农药剂型,果实膨大后谨慎选用水分散粒剂,以免影响果品外观。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同一作用机理有效成分连续使用不超过 2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1、炭疽病:病原菌从花期即开始侵染潜伏,且疏果修剪后的伤口易造成病害侵染,因此要及早进行药剂预防。根据果园病害发生情况,施用腈菌唑、苯醚甲环唑、氯氟醚菌唑、抑霉唑、咪鲜胺等药剂防治2-3次,在疏果后立即防治1次,避免疏果伤口被病菌侵染,在果实膨大处理后2-3天再防治1次。

2、白粉病:6月中旬至7月下旬为发病高峰,干旱、通风透光条件差利于发病,可选用氟菌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氯氟醚菌唑、戊菌唑、肟菌酯、己唑醇、嘧菌环胺等药剂进行防治,果实膨大期至套袋后交替用药2-3次,降低植株被多次侵染的可能性。

3、霜霉病:露地栽培葡萄的重要病害,设施栽培葡萄极少发生,多雨、潮湿、冷凉的天气等果园环境有利于该病发生,特别是6-7月份梅雨季节非避雨栽培葡萄园易发生。霜霉病主要危害葡萄的叶片、果实和幼嫩枝条部分,可用代森锰锌、烯酰吗啉、阿米西达等药剂进行防治。

4、白腐病:主要危害果穗,也危害新梢、叶片等部位,是葡萄生长时期引起果实腐烂的最主要病害,高温多雨的夏季是其多发期。白腐病可选用嘧菌酯、戊菌唑、氟硅唑、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克菌丹等药剂复配施用进行防治。

5、蓟马:以若虫、成虫危害幼果、嫩叶,被害幼果表皮失水干缩,形成小黑斑,影响果粒外观,降低商品价值。可选用噻虫嗪、啶虫脒、乙基多杀菌素交替使用进行防治。

6、蚧壳虫:葡萄上的重要害虫,终生寄居在枝干、果实或叶片上,造成叶片发黄、枝梢枯萎、树势衰退,从萌芽期到膨大期,用噻虫嗪和螺虫乙酯复配施用,可以很好的控制虫害继续发展,配合冬季修剪将感染严重枝蔓剪除清理出园区。

7、绿盲蝽:以刺吸葡萄的嫩芽、嫩叶、花蕾、果实等,葡萄新梢嫩芽被刺吸后变干枯;嫩叶被害皱缩、畸形穿孔;受害幼果畸形,初期表面呈现不规则的黑点,随着果实膨大,黑点变为褐色和黑褐色,形成不规则的疮痂,少数果实在疮痂处开裂。可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广谱杀虫剂进行防治。

8、红蜘蛛:以若虫、成虫危害葡萄嫩梢、叶片、果梗和果穗。危害后,果梗、穗轴、果面呈黑褐色,组织变脆,表皮粗糙,有时龟裂,影响果粒生长,降低产量和品质。可选用噻虫嗪、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苦参碱、苦皮藤素等广谱性生物杀虫剂,积极示范应用球孢白僵菌防治。

(淮安市植保植检站、淮安市园艺技术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