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大面积水稻将陆续进入破口抽穗期,也是水稻重大病虫集中危害高峰期,更是“虫口夺粮”保丰收的关键期。据8月19日开展的全市植保系统水稻穗期重大病虫发生趋势会商分析,预计今年我市水稻穗期以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穗稻瘟、稻曲病、细菌性条斑病(老病区)为主的“二虫四病”总体将呈偏轻至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趋势与前两年相近。地区间、品种间、不同栽培方式间病虫发生不平衡性大。各地务必强化监测预警,科学制订防治对策,确保有效控制危害。
一、病虫发生趋势分析
1、稻纵卷叶螟:五(3)代总体轻发生。六(4)代在直播稻田及迟栽迟熟稻田中等发生,发生趋势高于去年或与去年相近。五(3)代稻纵卷叶螟蛾量总体较少,全市智能监测,7月20日以来累计诱蛾量52.1(1-169)头/单灯(去年35.2头),其中盱眙县性诱30.57头,清江浦18.3头(1-46)。全市8月16-18日大田赶蛾,移栽田田块发生率34.5(13.2-66.7)%,直播田52.7(4.5-91.7)%;见蛾田块平均亩蛾量移栽田为38.34头,高的达800头(去年10-30头,高的140头);直播田平均亩蛾量96.3头,高的1900头(去
年5-30头,高的150头)。移栽大田蛾峰出现在8月11-17日,直播田出现在8月11-15日和8月15-17日。去年田间无明显蛾峰。移栽田平均虫卵量0.57(0-170)头.粒/百穴,淮安区3.97(0-170)头.粒/百穴。直播田平均虫卵量为4.92(0-26.2)头.粒/百穴,其中清江浦26.2头.粒/百穴,淮安区8.22(0-22.5)头.粒/百穴,其他县区未见或偶见。卷叶率移栽田0.15(0-3.8)%,直播田0.06(0-3.3)%。蛾量和田间虫卵量均高于去年及前年同期。
2、稻飞虱:预计水稻穗期白背飞虱为中等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褐飞虱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目前田间主要以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为主,全市8月16日-18日大田普查,灰飞虱田块发生率33.1(11.3-62.5)%,移栽田16.0(0-90)头/百穴,直播田2.37(0-10.2)万头/亩;白背飞虱田块发生率46.4(12.6-94.3)%,移栽田36.9(5.8-160)头/百穴,直播田1.18(0.13-9)万头/亩;五(2)代褐飞虱未查见。混合虫量移栽田52.9(5.8-250)头/百穴(去年96.7头),直播田3.55万头/亩(0.13-19.2)(去年0.42万头)。移栽田低于去年,直播田高于去年。褐飞虱,目前灯下、田间均未查见。
3、纹枯病: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据全市8月16日-18日普查,纹枯病田块发生率移栽田33.0(12.12-100)%(去年60%左右),平均病穴率3.64(0-70)%(去年4.5%),平均病株率1.03(0-18.2)%(去年2.01%);直播田田块发生率44.84(0-100)%(去年30%左右),平均病株率2.38(0-60)%(去年0.77%)。移栽田轻于去年,直播田略重于去年。目前大面积病情与去年同期相近。
由于水稻纹枯病在我市属常发、普发性病害,秸秆持续还田,田间菌源量大,随着水稻进入破口抽穗期,田间郁蔽度增加,湿度增大,病情将进入快速扩展蔓延期,8月下旬将进入发病盛期。
4、穗稻瘟:总体为轻发生,局部中等至偏重发生趋势。感病水稻品种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发生趋势与去年相近。主要依据:一是全市感病水稻品种种植面积大。今年我市种植的南粳系列、金粳818等品种面积大,均为易感稻瘟病品种,另外,杂交籼稻系列的主栽品种也大多不抗稻瘟病,有利于穗稻瘟的发生流行。二是田间菌源充足。目前叶稻瘟在我市移栽田、直播田均零星见病。病田率、发病田块病株率、病叶率均低于去年同期的11.5%、0.01%-10%及病叶率5%。但我市主栽的水稻品种金粳818、南粳系列品种上叶稻瘟发病田块率较高,少数田块发病较重,田间菌源充足,完全满足流行条件。三是气候条件复杂多变。稻瘟病属于气候性病害,不可预测性较大,未来时段一旦出现高温高湿等极端性气候条件,将有暴发流行可能性。
5、稻曲病:总体为偏轻发生、局部区域为中等发生趋势。去年我市稻曲病在粗杆大穗型品种上发生较普遍,出现了部分重发田块,田间菌源充足,加之全市水稻生育期参差不齐,抽穗扬花期拉得长,中后期氮肥施用量偏大,稻曲病属气候性病害,穗期如遇高温高湿连阴雨气候,局部地区将可达中等发生程度。
6、细菌性条斑病:预计今年杂交稻老病区将为偏重流行、局部重发流行趋势。该病于7月2日在盱眙县穆店镇龙王山村唐营查见,见病期比去年早10天,涟水县、淮阴区先后于7月21日和8月7日查见,分别比去年迟3天和24天。目前三县区已在穆店镇、红窑、岔庙、梁岔、刘老庄、徐溜、淮高、渔沟8个乡镇发病,去年是四县区12个乡镇发病。据全市8月16日-18日普查,病田病株率7.37(0.1-18.5)%(去年3.6%),病田病叶率2.51(0.04-5.6)%(去年1.2%),发病品种主要以常优粳10号、袁两优919、荃优5438、徽两优996、荃两优1606、Q两优1606等,目前发病田块基本得到控制。
我市去年部分区域发生白叶枯病,目前尚未发病。老病区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田间菌源充足,如果水稻穗期遇台风暴雨及高温高湿等极端气候,该病害将会重发流行。
另外,盱眙县、金湖县等局部区域一代二化螟残虫基数较大,该区域局部田块二代二化螟将偏重发生。
综上分析,今年全市水稻穗期病虫总体将呈偏轻至中等、局部偏重发生趋势,发生趋势与去年相近。
二、防治意见
针对今年我市水稻穗期病虫害区域间、品种间、田块间发生差异性、复杂性大的特点,各地要强化监测预报和分类指导,科学打好水稻穗期重大病虫防治总体战,有效控制病虫危害损失。
一要强化监测预警。针对今年水稻病虫发生特点,各地要做好“三个结合”,即系统监测与大面积普查相结合、智能监测与人工田间调查相结合、查虫与查卵相结合,提高调查代表性和数据可靠性。要加大智能监测站点建设,增加智能监测设备数量,要用好已有的稻纵卷叶螟自动性诱监测设备、稻飞虱小虫体智能测报灯等设备,提升监测预警的智能化水平。要加强与栽培、气象等方面专家的联系,定期开展趋势会商,不断校正预报结果,及时向社会和基层发布预报信息和防控技术,科学指导防治。
二要科学打好防治总体战。各地要坚持“立足预防、统筹兼顾、分类指导、总体防治”策略,把准水稻破口前5-7天和破口期两个关键时段,打好两次总体战,有效降低稻瘟病、稻曲病流行风险。统筹做好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穗稻瘟、稻曲病、细菌性条斑病(老病区)为主的“二虫四病”总体防控工作。局部区域还要做好二化螟的达标防治。杂交籼稻区要特别加强细菌性条斑病的应急防控,一经查见发病就要立即用药封控。在水稻生长后期,重点关注褐飞虱发生情况,实行达标查治。要大力推广并首选省站绿色防控联合推广目录产品,做到绿色、高效、低用量,有效提高防效,降低用药风险。
防治穗稻瘟,可选用三环唑、三环·嘧菌酯、三环·氟环唑、稻瘟酰胺等;防治稻曲病、纹枯病,可选用苯甲·嘧菌酯、苯甲·丙环唑、肟菌·戊唑醇等加适量的井冈霉素;防治细菌性条斑病,可选用噻唑锌、噻霉酮、丙硫唑、噻菌铜等;防治稻飞虱,可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吡蚜酮·噻虫嗪、呋虫胺等;防治稻纵卷叶螟、螟虫,可选用甲维·茚虫威、甲维·氯虫苯甲酰胺等。要科学合理混用、交替使用、减量控害。要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要推进绿色防控。要加强水稻绿色防控基地建设,大力推广应用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种植香根草、释放天敌赤眼蜂、安装害虫性诱剂或食诱剂、使用生物药剂等生物生态控害措施;对可能暴发的重大病虫害,要做好防控预案,及早准备应急防控物资;要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进一步发挥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全面提高病虫防控效率和效果。
四要强化分类指导。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微信等平台和发放病虫防治通知单等手段,尤其要利用村级组织和村级广播的作用,及时将重大病虫发生防治信息传达到千家万户。针对水稻田间苗情复杂、病虫情发生差异大的特点,要强化分类指导,深入乡村、地头、农户,面对面指导农民做好防控工作,确保技术到田、到户。要开展科学用药、绿色防控技术培训,提高防治科学性,保障稻米品质安全。落实安全用药防护措施,避免中毒中暑事故发生。要加强对植保无人机统防统治指导,严格遵守施药规程,严防药剂漂移造成环境污染和农药药害事故发生。规范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