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强降雨条件下水稻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发布时间:2025-08-11 12:54   字体:【 】   来源:局属单位

当前,我市水稻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是增粒增重、主攻大穗夺高产的关键阶段。近日我市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部分田块开始出现内涝积水,若不及时排除,将会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加重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对高产形成造成一定影响。对此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在强降雨过后要迅速踏田察看,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水稻的田间管理:

一是迅速排水降渍。未受淹田块,要及时疏通沟渠,确保排水通畅、迅速排降田间积水,防止水稻因长时间受淹引起沤根、僵苗;对受淹的稻田,及时采取新鲜水源间歇灌溉,适当增加露田时间,促进土壤增氧和稻株多发新根;但在暴雨过后,一定要适当保留水层,特别是淹没时间较长的田块、防止高温烈日天气下出现高温热害。

二是因苗酌情补肥。对栽插较迟的杂交籼稻还未施穗肥的,可在叶龄余数2.0~1.0 时,亩施用尿素4~5 kg加氯化钾7.5~10 kg;常规粳稻还未施保花肥的,可在叶龄余数2.0~1.0时,亩施用尿素5.0~7.5kg;但对群体偏大、叶片披垂、叶色浓绿的田块,叶色不褪淡一定要坚决不施肥,孕穗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为主叶面肥。对因受淹时间较长的稻田,可在排出大量雨水、保持一定水层的情况下,酌情喷施叶面肥促进恢复生长。

三是强化病虫防控。强降雨过后,会造成叶片大量伤口,对多种病虫害的发生流行有利。排水后,应立即踏田观察水稻生育进程与田间病虫发生情况,重点是做好水稻破口前5-7天及破口期综合防治,采取噻呋酰胺、三环唑、肟菌·戊唑醇、春雷霉素、烯啶吡蚜酮、阿维·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主要防治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病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在病虫害防治时,可结合“一喷多促”因苗制宜施好叶面肥,以提高作物抗逆性能、增加作物养分和抗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