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淮安市农业农村局 公共服务 专家门诊
2023年淮安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
时间:2023-05-31  来源:局属单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稳玉米、扩大豆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工作,根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切实做好2023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工作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形成了淮安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意见如下。

一、品种选用

玉米品种选用株型紧凑、熟期适中、适宜密植、抗倒性强、适合机收的稳产高产品种,籽粒玉米如苏玉42、苏科玉076、黄金粮MY73、淮玉1606、瑞华玉288、江玉877等,鲜食玉米如苏科糯1505、苏玉糯11号等。大豆品种选用耐荫、耐密、抗倒、早熟、抗病、适宜机收的品种,粒用大豆品种如淮豆13、徐豆18、苏豆21、中黄13、齐黄34、灌豆3号等,鲜食夏大豆如淮鲜豆6号、苏新6号、通豆6号等品种。

二、种植模式

以4行大豆与2行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为主,鼓励开展4行大豆与4行玉米等不同复合种植模式的试验示范。其中4:2模式大豆带内行距为30厘米,玉米带内行距为40厘米,玉米带与大豆带之间行距70厘米。4:4模式大豆带内行距为30厘米,玉米带内行距为40-90-40厘米,玉米带与大豆带之间行距70厘米。

三、适时播种

根据往年淮安天气特点,夏玉米夏大豆宜适当晚播,避开花期高温和苗期涝渍,一般6月中下旬播种。选择符合农艺要求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大豆、玉米的播深分别为2-3厘米、3-5厘米,一次作业完成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工序。

四、密度配置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密度应与当地同品种净作玉米密度相当,大豆密度达到当地同品种净作大豆密度的70%以上。其中4:2模式玉米株距10-12厘米,玉米种子一般用量2公斤/亩,力争籽粒玉米有效株数达4000株/亩以上;粒用大豆株距10厘米,种子一般用量4.5公斤/亩,鲜食大豆株距12-14厘米,种子一般用量4公斤/亩,力争籽粒大豆有效株数达8000株/亩以上,鲜食大豆有效株数达7000株/亩以上。

五、肥水管理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要施足氮肥,大豆少施或不施氮肥。其中玉米单株施肥量要与净作单株施肥量相同。在适量施用有机肥基础上,籽粒玉米每亩施纯氮14-16公斤,鲜食玉米每亩施纯氮10-12公斤,实行分期调控。基肥以氮磷钾配方肥或玉米专用缓控释肥为主,同时亩施硫酸锌1公斤。大豆亩施10-15公斤过磷酸钙作种肥,高肥力田块要控制氮肥,中低肥力田块需施少量氮肥,一般亩施纯氮不超过2-2.5公斤;在初花期根据长势亩施尿素3-5公斤;大豆结荚期叶面追施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或磷酸二氢钾2-3次。

六、病虫草害防控

1、种子“包衣”技术。玉米:播种前采用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或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吡虫啉悬浮种衣剂等拌种,控制土传病害及早期虫害发生;大豆:播种前采用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吡虫啉悬浮种衣剂等拌种,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以及根腐病等病害。

2、化学除草技术。一是芽前封闭除草:在播后芽前土壤墒情适宜的条件下,选用96%精异丙甲草胺(或乙草胺)+80%唑嘧磺草胺(或噻吩磺隆)等兑水喷雾。二是苗后定向茎叶除草:芽前除草效果不好的田块,在大豆 3-5片复叶期、玉米 3-5 叶期,杂草 2-5 叶期进行茎叶处理。选择对大豆和玉米安全,且对后茬作物安全的除草剂定向喷雾。除草作业采用分带式喷杆喷雾机,大豆和玉米设置隔离装置,防止药液漂移造成药害。人工喷药除草可选用自走式单杆喷雾机或背负式喷雾器加装定向喷头和定向罩子,分别对着大豆带或玉米带喷药,喷头离地高度以喷药雾滴不超过大豆带或玉米带为准,严禁药滴超出大豆带或玉米带,在无风的下午进行。在施用过程中,除草剂不得重喷、漏喷和随意加大药量。

3、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根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发生特点,加强田间病虫调查监测,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做到及时发现、适时防治。尽可能协调采用农艺、物理、生物、化学等有效技术措施进行综合防控病虫危害。大豆、玉米苗期重点防治玉米螟、草地贪夜蛾、蚜虫、甜菜夜蛾等害虫;玉米大喇叭口期重点防治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等;大豆花荚期重点防治大豆荚枯病、炭疽病、叶斑病、豆荚螟、食心虫、点蜂缘蝽等;玉米抽雄期重点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锈病、褐斑病、钻蛀性害虫等。各时期病虫害防治措施应尽可能与大豆玉米田间喷施化学除草剂、化控剂、叶面肥等相结合,进行“套餐式”田间作业。

七、控旺防倒

控旺防倒是保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下的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大豆在分枝期和初花期叶面喷施烯效唑进行化控,一般亩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0-5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施茎叶实施控旺。玉米在7-10叶期喷施玉米健壮素(40%羟烯·乙烯利水剂)、30%胺鲜·乙烯利水剂等控旺剂,增加茎粗,缩短节间,降低株高和穗位高度,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倒能力并减弱遮阴效果。

八、适时收获

大豆适宜收获时期在黄熟期后至完熟期之间。玉米适宜收获期在完熟期。根据大豆、玉米成熟顺序差异,结合不同种植模式、宽带行距、地块大小、作业要求选择相应机械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