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淮安市农业农村局 公共服务 专家门诊
淮安市2022年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时间:2022-03-31  来源:局属单位  

我市2022 年水稻生产的总体思路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水稻“稳产供保、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做好5个“强化”,着力推进丰产优质绿色高效稻米产业创新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是:全市水稻面积稳定在480 万亩以上,单产稳定在595kg/亩左右,确保总产量基本稳定;优良食味水稻品种推广面积280万亩以上;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45 个以上;加强淮米品牌培育推介。

一、强化优良食味水稻品种推广。大力开展优新品种(新品系)试验、筛选与展示推介工作,切实加快口感、外观、抗性、产量等综合性状协调的优良食味水稻品种推广,以优化品种区域布局、整体提升我市水稻品质和产量。今年可选择南粳9308、南粳5718、南粳2728、徐稻9号、连粳18、华粳5号、苏秀867、天隆粳6 号等中熟中粳品种以及徽两优898等杂交中籼组合。有条件的尝试彩色稻米、富硒大米等种植,开发特色功能稻米市场和消费群体。

二、强化绿色高效模式集成推广。按照轻简化、标准化和“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认真分析我市各个区域麦茬水稻生长季的资源禀性,以精确定量栽培为核心,通过系列专题攻关,集成推广适宜本地800kg/亩以上的水稻绿色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和模式。巩固提高毯苗机插面积,更大力度示范推广钵苗机插技术,加大推广水稻机插的政策支持,全力稳步扩大水稻机插秧种植规模。加强壮秧培育技术指导,示范推广秸秆基质块育秧新技术,进一步推进完善高标准商品化集中育供秧基地建设,巩固提升集中育供秧比例。集成推广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性施肥、精准诊断用药与轮换交替用药等技术,试验示范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水稻机插全程湿润栽培,提高肥水药利用率,节省生产成本,促进绿色发展。加大直播稻管控和技术指导力度,加强直播稻适宜品种筛选和机艺融合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积极引导农民选择机穴播、机条播等方式,推进直播稻精量播种、精确管理,全力压减粗放直播稻种植,防止直播稻成为全市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拖腿田,促进均衡增产。科学合理合规示范推广稻虾、稻鸭、稻蛙等稻田种养结合模式和稻菜、稻果、稻油、稻肥轮作等“水稻+N”种植模式,提高种稻复合收益,优化农田生态环境,构建绿色种植制度。

三、强化绿色高质高效片区建设。围绕“四个清单”抓落实,切实发挥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示范效果。以水稻示范片建设工作为抓手,紧紧围绕绿色、高质、高效三个关键词,加快推广适应性强、抗逆性好、多抗病虫的水稻品种,应用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料等绿色投入品,推广生态栽培、病虫草绿色防控、缓混一次性施肥、综合种养、轮作换茬等绿色技术,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探索建立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扶持机制,调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稻米加工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合作模式,将示范片建成订单种植、标准化生产、全程质量控制、优质优价收购、品牌开发的产业化基地。强化专家挂片指导制度,组织开展农技人员蹲点包干服务,落实关键措施,提高稳产增产、防灾减灾关键技术到位率。

四、强化全程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围绕水稻生产全程解决方案,加强全程跟踪指导服务。充分利用手机、网络等现代通信技术,开展线上培训,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水稻生产指导服务不脱位。强化农情监测调度,及时掌握苗情、水情、虫情、肥情,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意见和促控措施。探索开展水稻苗情智能监测、“互联网+”、农业物联网等技术应用试验,提高水稻生产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在关键农时,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一线指导农户加强分类管理,积极响应“三大农技行动”“秋粮百日丰产行动”“防疫防灾保秋粮丰收行动”号召,强化落实。加强灾害监测,积极沟通会商,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前制定防灾减灾预案,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和水稻生育进程,制定抗灾救灾技术指导意见,促进灾后生产恢复,减轻灾害损失。

五、强化推进淮米全产业链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观摩培训,新产品、新品牌、新业态培育推介。加强中高端优质稻米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典型案例宣传推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集机耕机收、育秧机插、植保管理、收割烘干、加工销售等环节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支持和参与以稻米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等建设,指导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努力建立从种植、收获、烘干、仓储、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推动“新三品一标”的资格认证,加强淮米品牌建设与淮米营销。

六、积极参与全省交流评鉴活动。一是积极参与全省创新成果交流。2022 年度我们要通过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新装备的引进、研究与集成应用,与省内同行交流我们的创新成果与工作经验,以推动淮米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二是积极参与全省优秀论文评选。2022 年度我们要撰写高质量论文,认真分析淮米产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和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突出问题与制约瓶颈,研究提出突破性技术举措,积极参与全省优秀论文评选,以提升我市农技人员的服务能力。三是积极参与全省评鉴创建活动。2022 年度我们要及早制定方案、责任落实到人,强化淮米品牌推介宣传,积极参与“味稻小镇”、“味稻田园”、“江苏好大米”、“强村富民典型”等创建与推介活动,不断提升淮米产业建设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