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淮安市农业农村局 信息公开 政策解读
关于《2023年淮安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
时间:2023-04-07  来源:淮安市农业农村局  

一、文件出台背景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要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两份文件对全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指明了方向。

今年是全面贯彻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期间政府耕地保护考核中期考核年,也是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全面开展的第一年,今年的工作推进情况对于完成十四五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全市开展“我帮农民建良田”活动,化肥减量增效“五百行动”;在洪泽、盱眙、涟水县、淮安区组织开展土壤酸化治理、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建设示范区16个,示范面积4.5万亩;推进洪泽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机制创新改革试点;推进淮阴区中央绿色种养循环项目试点,已处理畜禽粪污35.4万吨,实施粪肥还田33.55万吨(方),实施试点面积10.6万亩;测土配方技术覆盖率93.5%。为保持十四五前两年的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的良好势头,做好贯彻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的相关工作,迎接政府耕地保护十四五中期考核,立足淮安实际和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新形势,市农业农村局拟印发《2023年淮安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二、主要内容解析

《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内容和保障措施四个部分。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2、目标任务。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开展耕地质量监测,严格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大力推广应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全面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完成108个省市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监测工作,肥料使用实名制、定额制试点取得明显进展,中央农业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化肥施用量较2020年下降2%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科学施肥促进降本增效明显,农民对化肥减量增效满意率达90%以上。

3、重点内容。包括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加强耕地治理与用途管控、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调查评价、切实保障新增耕地质量、全面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等五个方面。

4、保障措施。包括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技术支撑、落实项目资金、加强宣传力度和严格监督管理等五个方面。

三、文件特色亮点

文件内容努力做到“三个体现”,即:体现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耕地保护精神、体现省主管部门工作要求、体现淮安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地方实际需要。

特色亮点:

1、在目标要求方面,提出耕地质量监测、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化肥施用量下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等工作目标。

2、在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方面,提出:一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因地制宜建立测土配方施肥3.0平台,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新“五个一”工作,建立肥料配供服务企业与农户、地块、作物等智能化连接,努力解决推荐施肥最后一公里技术难题。二是有序开展农户施肥状况调查,建立施肥台账,构建施肥数据库,形成年度主要农作物肥料使用情况调查数据。三是稳固推进有机肥还田利用,全市绿色种养循环推广面积10万亩以上。四是加大“三新”技术推广力度,每县(区)建设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2个,化肥施用量较2020年下降2%。五是开展化肥农药“两制”试点,积极探索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使用。深入推进洪泽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机制创新改革试验。

3、在加强耕地治理与用途管控方面,提出:一是强化酸化耕地治理,在强酸性土壤上开展酸化耕地治理,因地制宜总结酸化耕地综合治理技术模式示范推广。二是落实耕地用途管控,加强对耕地的监测监管,实现违法乱占耕地的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落实落细耕地利用优先序。

4、在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调查评价方面,提出:一是规范开展长期定位监测,强化监测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完整性,及时发布全市年度耕地质量监测报告,为指导科学施肥和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提供依据。二是提升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水平,及时发布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科学指导抗旱排涝,提高墒情监测预警预报能力。三是更新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

5、在切实保障新增耕地质量方面,提出:一是严格补充耕地质量评定,规范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工作,评定过程中,突出强调补充耕地的农业生产条件符合性评价。二是积极组织新增耕地土壤培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绿肥种植、水旱轮作等改良措施,通过地力培肥,加速土壤熟化提质,确保补充与占用耕地质量相当,实现“占优补优”。

6、在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方面,提出:一是稳步推进普查工作开展,落实普查资金,按规定确定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配足技术力量,加强人员培训,细化实施方案,及时入位、挂图作战,明确节点、序时推进,确保按时完成年度普查任务。二是加强普查工作质量控制。

7、在组织保障方面,提出加强技术支撑,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农田智慧精准施肥、粪肥施用、秸秆高效还田、水肥高效协同利用技术与装备,探索适宜品种、种植制度、田间管理、农机装备等产品技术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