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类 | 主题分类 | 体裁分类 | 通知 | ||
索 引 号 | 014290088/2023-00027 | 发布机构 | 淮安市农业农村局 | ||
文 号 | 淮农发〔2023〕10号 | 公开日期 | 2023-02-10 | ||
文 号 | 淮农发〔2023〕10号 | 公开日期 | 2023-02-10 | 失效日期 | |
名 称 | 关于印发《2023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 | ||||
关 键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效说明 |
各县区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文旅区社会事业局,淮安工业园区综合服务局,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为做好2023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根据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有关文件要求,市局制定了《2023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淮安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2月10日
2023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意见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四个最严”重要指示和有关批示精神,全面落实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压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守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推进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1. 开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建设。积极开展种植业畜禽水产绿色食品认证,有序发展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推进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72%以上。规范实施“洪泽湖大闸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开展绿色食品“五有”规范化建设,促进绿色食品企业提档升级。
2. 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聚焦全市五大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开展覆盖主导产业农产品全链条标准研制和标准化试点。指导淮安(洪泽岔东)大米、盱眙龙虾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建设工作,力争通过国家示范基地评价验收。指导淮阴黑猪、洪泽湖大闸蟹、涟水芦笋等开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建设申报。
二、坚持推行网格化监管,加强基层监管体系建设
3. 健全基层网格化管理模式。督促各地认真落实乡镇人民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坚定不移推行基层“三定一考核”网格化监管模式,规范做好乡镇日常监管工作。推进“网格化+精准监管”,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品、重点环节、重点时段,加大检查抽检力度,实施精准监管。实施乡镇监管标准化提升行动,评定第三批四星级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择优推荐申报省五星级乡镇监管机构。支持指导淮阴区探索村级服务站建设运营模式,力争打造成网格化监管典型案例。
4. 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完成淮安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现场评价验收,推荐洪泽区申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指导清江浦区完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与现场评价验收。加强农安县动态管理,开展动态评价和监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标准不降低、工作不滑坡。
三、持续开展风险监测预警,推进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
5. 加强风险监测。突出11+1个重点治理品种和高风险农兽药品种,科学制定监测方案。按照“快速抽样、快速检测、快报结果、快速处置”的要求,科学开展风险监测。各地要合理统筹安排省市县三级监测计划,力争实现规模主体监测全覆盖,定量监测总量不少于1.7批次/千人,主要农产品省级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继续加强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能力建设,推进各地综合检测机构参加CATL认证,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和手段。
6. 提升风险隐患速测筛查能力。聚焦高风险农兽药品种,支持各地根据乡镇产业实际配齐数量相当的农兽药残留快检仪器,扩大农残、水产品等胶体金快检技术应用范围,基本形成酶抑制法与胶体金法按需选择、并行应用的基层速测格局。2023年各县区涉农镇街完成农产品速测4800个,功能园区所辖涉农街道(办事处)完成农产品速测1000个,四星级以上乡镇监管机构及重点治理品种主产镇街全面推广农残胶体金快检技术。
7. 强化风险监测结果应用。针对速测筛查、风险监测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溯源核查、风险防控及有关执法工作,确保风险隐患得到及时、规范、闭环处置。加强与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风险信息交流,相互通报不合格产品销售流向、产地等信息,实施双向追踪溯源,共同核查处置,及时有效防范风险隐患。
四、深入实施食用农产品三年行动,强化执法体系建设
8. 加大执法力度。紧盯关键时期,突出重点治理品种,强化检打联动,以双随机、突击检查方式对种养殖基地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和监督抽查,对检查和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一查到底,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两法衔接,对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各地本级监督抽查数量不得少于定量监测总量的10%,平均每个涉农县区查办禁限用药物违法使用、农兽药残留超标案件不少于3个。
9. 实施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严把农药兽药行政许可审批关口,加强限制使用农药、兽药经营监管,健全重点治理品种生产经营主体台账,落实绿色生产管控措施,加强11+1个重点治理品种检查和抽检力度,推动提高11+1个重点治理品种农产品本质安全水平。开展豇豆农药残留问题专项治理,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有效遏制豇豆种植违法使用禁限用农药问题。
10.落实问题约谈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加强应急值守,强化舆情监测与应对,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约谈制度,建立市级约谈制度,按要求组织开展问题约谈。
五、巩固入网监管行动成果,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11. 提高规模主体入网质量。稳定规模主体入网数量,提高入网质量,推进以产品速测、承诺达标合格证等农产品质量追溯服务为主的村级服务站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数字化水平和追溯服务能力,完成省定村级服务站建设目标任务。探索建立规模主体常态化带证上市激励机制,推动带证农产品产销衔接与优质优价。
12. 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组织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之达标合格证农产品“亮证”行动,指导农产品种养殖主体及收购单位或个人自主出具承诺达标合格证,承诺达标合格证应开尽开。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协作,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促进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的有效衔接。
六、积极做好新农安法宣贯,推进农安信用体系建设
13. 开展新农安法宣贯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学习宣贯,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日活动等组织开展市级宣贯活动。各地要按照“一套宣贯方案、一支普法队伍、系列宣贯活动、监(协)管人员全覆盖”的要求,通过明白纸、短信、会议、培训、各类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抓好新法宣贯,推动法进乡村、法进基地、法进农户。配合省厅做好《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修订工作。
14. 推进农安信用体系建设。根据省厅统一部署,指导淮安区依托省平台开展农产品生产主体信用档案、日常监管、行政事项、产品认证、执法查处等信用信息归集,将评级结果作为分级分类监管、“双随机”抽检巡查等的依据,推动信用评价结果公示,推动评级结果与生产主体评优鉴选、项目支持等挂钩。围绕省相关考核要求,结合各地工作特色与亮点,做好食品安全考核、质量考核以及乡村振兴年度考核工作,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淮农发〔2023〕10号-2023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意见.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