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资质量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求,2025年9月至11月,淮安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联合多部门开展系列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通过跨部门、跨区域联动执法,筑牢农业生产安全防线,为秋粮丰收保驾护航。
一、“双随机”普法检查(9月16日)
市支队联合淮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淮安区5家农资经营主体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同步推行“执法+普法”模式,向经营者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向群众发放《农资选购明白纸》30余份,提升群众识假辨假水平。
二、秋收护农执法抽检(10月20日)
为充分保障秋季农资市场安全,市支队联合淮阴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开展秋季农资市场执法检查与抽检。行动分为两组,一组聚焦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种子违法行为;另一组聚焦农业生产用药安全,重点打击无证经营农药、假劣农药等违法行为。本次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8人次,检查淮阴区内24户农资经营门店,抽取种子样品3批次,农药样品5批次。
三、开展肥料源头治理(11月3-4日)
市支队联合清江浦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涟水县农业执法大队,对辖区内重点肥料生产企业及农资经营门店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检查组重点对淮安长鹿肥业有限公司、江苏绿金丰环能科技有限公司、淮安科领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肥料生产企业,以及部分农资经销门店进行了现场检查与抽样检测。重点围绕肥料“登记许可、生产记录、标识标注”等关键环节开展核查。此次行动强化了对肥料生产、销售环节的源头监管,有助于净化农资市场环境,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张天虎表示,市支队将以此次行动为契机,进一步聚焦“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跨部门协作。深化与市监、环保、公安等部门的跨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完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双向衔接制度,实现办案效果和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二是强化服务指导。广泛开展农资打假下乡进村、农业普法、安全用药指导、科学选种购种等活动,结合农技培训、集市活动等场景,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解假劣农资危害,营造农资打假良好氛围。三是强化线上监管。对网络销售的种子、农药、肥料等开展监督抽检,严防不法经营者通过改变商品名等方式销售假劣农资和禁限用农药。进一步加强农资舆情监测处置,从网络舆情倒查发现假劣农资违法线索,及时核实,依法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