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涟水县持续抓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迈上新台阶。
一是攻坚重大项目,筑牢产业发展根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围绕“稻、麦、酒、肉、笋、菇、水”七大产业,持续深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聚焦产业头部企业和重点目标企业,精心策划招商推介活动,确保全年新招引亿元以上农业项目22个。加快重大项目推进,加强项目跟踪服务,推动项目按时竣工达效,确保全年农业重大项目开工超15个、竣工超9个,固定资产有效投资突破12亿元。
二是夯实农业基础,提升综合生产能力。聚焦基础设施完善与生态转型提升两大核心任务,加快推进2025年高标准农田国债项目,确保年底前建成达效。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强基行动”,对2019-2022年度项目区机耕道路、渠道护肩等基础设施进行修复,提升农田综合效益。继续推进8个生态农业片区建设,完成红窑镇芦笋和江苏绿金丰项目验收工作,加快畜禽粪污治理、规模养殖塘尾水治理等项目进度,实现治理区域退水不直排、肥水不下河、养分再利用的目标。
三是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动力。以“三权”分置为核心,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探索二轮承包到期延长三十年网签工作,推进“小田并大田”、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试点。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制定符合“新农人”需求的系统化培养方案,建立“专家工作站+田间课堂”常态化指导机制,并探索“新农人”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联动模式,推动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四是建设和美乡村,优化农村环境面貌。加快推进18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培育村建设,提升示范建设水平,力争创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8个以上。健全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强化村庄环境运维管护,做到垃圾有人清、厕所有人管、污水不乱倒,巩固环境整治成效。全面提升农村厕所革命质效,继续实施户厕改造整村推进,加大户厕进院入室力度,确保全年新改造提升户厕5229座、旧厕拆除8285座。
五是聚焦富民强村,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农村“三资”管理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村级闲置资金竞争性存放、投资获取稳定收益等盘活增值方案,挖掘“村集体领办合作社”“直播达人培育”等可复制案例,强化典型经验宣传推广,推动村集体持续稳定增收。研究制定农村低收入人口、重点帮促地区分层分类政策,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方案”,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用好用活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储备产业、生态等领域优质富民项目,加快徐集3万吨粮库等在手项目建设,为村集体和农民提供稳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