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强化内河水域生态保护,自2024年12月起,淮安市农业农村局创新建立“盲检暗查”机制,由局主要领导部署,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主要领导带队,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全市重点水域开展高频次、全覆盖突击检查。行动开展以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70余人次,开展跨昼夜突击检查35次,运用热成像无人机高空探查、沿岸线蹲守巡查等手段,覆盖南三河、古黄河、淮沭河、大运河、二河及苏北灌溉总渠等重点水域,现场查获违法捕捞行为3起,锁定非法捕捞线索4条,相关问题线索均已移交属地县区查处,并同步联动公安部门深挖违法链条,形成“水陆空”立体化执法震慑。
突出“三个精准”提升执法效能
一是时段精准。针对非法捕捞夜间作案、节假日高发特点,重点加强凌晨0点至5点、周末及节假日等敏感时段执法力量,打破常规巡查规律。二是手段精准。采用“无人机高空扫描+执法人员地面包抄”模式,通过热成像技术快速锁定可疑目标,及时跟进处置。三是对象精准,根据水域违法风险等级动态调整执法重点,对惯犯高发区、跨界隐蔽区实施差异化布控,精准锁定高危区域和可疑目标。
聚焦源头管控筑牢防控屏障
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推动重点水域沿线镇村配备专职“护渔员”140名,明确巡查责任网格,重点提升非法捕捞识别、应急避险处置能力,同时深化科技监管应用,在洪泽湖入湖河道、南三河等高风险水域新增智能监控设备30套,实时捕捉船舶动态、垂钓聚集等异常情况;同步推进42套在建监控设备部署,整合无人机巡航、热成像夜视等技术,构建“智能识别—快速处置”闭环机制,通过“人防+技防”深度融合,推动渔业安全监管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型升级。
深化长效治理守护水域生态
下一步,市支队将围绕“常态巡查、科技赋能、源头治理”三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强化执法覆盖,加密古黄河、南三河、洪泽湖通湖河道等水域巡查频次,保持执法监管高压态势;二是强化科技赋能,整合热成像无人机高空巡航、视频监控实时追踪、执法人员地面巡查,构建“高空+地面”立体监管网络,提升违法行为打击能力;三是深化警示教育,通过以案释法宣讲、典型案例曝光、重点人群精准普法等方式,增强群众守法意识,构建水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市支队 李佳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