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长江中下游中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淮安480万亩水稻正是水肥管理的关键期。为提升水稻精准化施肥,当地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南京农业大学,推广水稻无人机智慧施肥技术,让种田省工节本,绿色高效增产增收。
据了解,无人机智慧施肥技术采用搭载轻型多光谱相机的无人机监测平台,通过多光谱无人机在空中对着稻田“扫一遍”,相当于“给农田做CT”,快速实时监测水稻长势信息与氮素亏缺状况等,基于图谱信息融合,生成不同田块的施肥“处方图”。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副院长刘小军介绍道:“无人机扫描后,基于水稻长势,快速生成田间的追肥处方,随后将追肥处方推送给植保无人机,进行变量作业,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及质量。”
无人机装上智慧大脑,解决作业粗放问题,降低成本,也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去年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的洪泽区岔河镇种粮大户胡登春尝就到了甜头。胡登春说:“以前每亩地投入肥料成本大概在200元,每亩施肥120斤左右,使用无人机智慧施肥技术后,今年预计产量每亩地要增加100斤左右,施肥降低至每亩地20斤。”
科技手段赋能农业生产,推动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机械化,促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和化肥减量增效融合发展。涟水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薛大忠说:“我们将加大推广力度,提高水稻氮肥管理数字化水平,达到绿色发展、增产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