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市委中心组举行集中学习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三农”工作》。市委书记陈之常主持学习会并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聚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长三角北部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乡村振兴“淮安样板”,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上,省委农办副主任杨天水作专题报告。赵正兰、周青、邱华康、张笑作交流发言。淮阴区委、金湖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作会议交流。
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深入系统学习领会中把准“三农”工作方向,深刻把握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刻把握“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这一重大判断,深刻把握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更好推动“三农”工作各项任务落实,促进淮安“三农”工作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行稳致远。在高位统筹谋划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从政治高度把握“三农”工作,全力推动中央和省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在淮安落地落实。从城市复兴维度把握“三农”工作,推动淮安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跃升。从稳增长、保民生的角度把握“三农”工作,坚决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为淮安实现跨越赶超贡献“三农”力量。要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任务,聚力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和运用重点重抓的工作方法,扛牢稳粮保供政治责任,打造农业优势产业集群,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农民生活更加富裕,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带动面上工作整体提升,促进全市“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要创新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方法路径,精心打造“三农”工作淮安样本。根据“三农”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以“三级先导”工程强化示范引领,以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发挥集成效应,以农村综合改革激活发展动能,创新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办法,探索推动“三农”发展的新路径,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淮安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要坚持加强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持续强化“三农”工作组织保障。全市各级党组织要细化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履行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各级党组织书记要把“三农”工作责任扛在肩上,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确保党管“三农”工作要求落到实处。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根基的工作导向,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加强、全面过硬。加强基层两委干部“双专”建设,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到干部配备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优先满足、财政投入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优先安排。开展“人才促振兴”行动,搭建乡土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引导各类人才在乡村建功立业。
会议听取了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汇报。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各县区、园区设分会场。
这次集中学习会除了学习“会场”,还有田头“现场”,采取现场调研、专题报告、交流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27日上午,市委书记陈之常先后到淮阴区、清江浦区、洪泽区现场调研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粮食生产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产业项目攻坚等情况。市委副书记赵正兰参加调研。
在淮阴区马头镇太山村、清江浦区和平镇三闸村,陈之常详细询问乡村公共空间排查问题类型、治理进度、责任落实、推进机制等情况,指出要深入排查、摸清底数,全面盘活农村存量资产和闲置资产,并精心做好资源高效利用文章,让资源变成资产,产生更大效益。要把老百姓的满意度、获得感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尺,公共空间治理的关键是要让村集体增收,让老百姓受益,并通过长效机制巩固下来。要与国土空间规划、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土地流转等工作紧密衔接起来,充分发挥综合效益,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在洪泽区岔河镇绿色稻米示范基地,陈之常听取了全市粮食生产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汇报,强调要扛牢稳粮保供政治责任,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保护,推广优新技术,大力推进土地流转,推动现代农业再上新台阶。在洪泽区三河镇食品科技产业园,陈之常听取了全市农业产业项目攻坚及食品科技产业园空间规划、产业发展、项目落地等情况汇报,并实地观摩了紫山食用菌项目现场,要求着力在补链、强链、延链上下功夫,不断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持之以恒开展项目攻坚,锁定行业头部企业开展定向招商,持续掀起项目招引建设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