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市洪泽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 “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路径,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切实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有力科技支撑。全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成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大时代拥有大国梦,大农业催生大推广。目前,以“四大”为特色的洪泽农业科技推广创新,引领着全区农业迈上转型升级的新台阶。
立足需求,开展农业信息大发布。召开技术需求发布大会。为进一步明确全区农业技术推广导向,充分发挥科技内生引领支撑作用,洪泽区结合实施省、市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自下而上征集农业新型主体和一线生产的技术需求,经农业专家充分论证,围绕优质高效种养、设施园艺生产、智能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等重点领域,召开年度技术需求发布大会,每年发布20项左右农业重大技术(新品种、新模式)需求,引导全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推广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模式),让农业实用技术在千家万户落地生根。创建洪泽农业微信公众号。共发布各类资讯5000余条,订阅用户近1000人。开通农技耘后台通道。先后推送简短扼要的农技信息、植保信息、供求信息等15000余条,成为继技术明白纸、电视广告、会议宣传后重要信息发布渠道。
依托载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大体系。洪泽区加入省现代农业稻麦和畜禽产业技术体系,建立了2个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项目实施期间,洪泽稻麦综合试验示范基地每年实施完成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展示与示范55项(个,次),其中:完成稻麦新品种示范25个,新技术示范12项(次),新型物化产品示范9项(次),开展新技术储备试验7项次和高产攻关示范2项次。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目前,有两个“国字号”农业科技园区落户洪泽。位于洪泽湖畔的洪泽水产良种场,2006年成为国家级水产良种场。2015年,洪泽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市唯一,为洪泽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经过几年的持续发力,以绿色稻米、生态渔业、健康食用菌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上下联合,集聚农业科教资源大推广。创新推广服务形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为平台载体,每年遴选百名责任农技员,通过包村联户的形式,培育和服务15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四新”技术推广入户率达96%。建设村级规范化农业科技服务站88个,补齐农技推广最后一站,实现村村全覆盖。推广“农技耘”APP,实现农技推广服务零距离。洪泽区农技耘应用上基本实现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全覆盖,新型经营主体重点人员全覆盖,农民科技示范户全覆盖。
创新方式,开展新型农村人才大培训。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组织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对全区基层农技人员每年普遍轮训一遍,加快知识更新步伐,提高服务效能。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每年开展部、省新型职业农民和高素质农民培训近2000人,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开展职业农民学历教育培训,2010年以来共开展涉农中专班2044人,提升职业农民学历和科技水平。